卫生陶瓷制品生产流程:从陶土到马桶的蜕变
第一步是原料制备,好的原料是优质卫生陶瓷的基础。主要原料是高岭土、黏土、石英砂和长石,这些原料要经过粉碎、混合、除铁、陈腐等步骤。先将原料放入球磨机中粉碎成细粉,再按比例混合均匀,加入水制成泥浆;然后用除铁器去除泥浆中的铁杂质,避免烧成后出现黑点;最后将泥浆放入陈腐池,静置 1-2 周,让泥浆更均匀、细腻,提高成型性能。原料制备时要控制好泥浆的浓度和细度,浓度太稀成型时易变形,太稠则不易流动;细度不够会导致产品表面粗糙。
第二步是成型,将泥浆制成坯体,这是决定产品形状的关键。常见的成型方法是高压注浆成型,适合马桶、面盆等复杂形状的产品。先制作石膏模具,模具的内腔与成品形状一致,分为上下两部分;然后将泥浆注入模具,石膏模具会吸收泥浆中的水分,使泥浆在模具内壁形成一层坯体;当坯体达到一定厚度(一般 5-10mm)时,倒出多余的泥浆,形成中空的坯体;待坯体稍微干燥、变硬后,打开模具取出坯体,这个过程叫 “脱模”。成型时要控制好注浆时间和坯体厚度,时间太短厚度不够,太长则坯体过硬,脱模时易开裂。
第三步是修坯和施釉,让坯体更光滑、美观,同时增强防水性。修坯是用刀具去除坯体表面的毛刺、多余部分,修整口沿、底部等部位,使尺寸准确、形状规整。施釉是将釉料均匀地涂抹在坯体表面,釉料是由石英、长石、氧化锌等原料制成的,能在高温下熔融形成光滑的玻璃质层。施釉的方法有喷釉、浸釉、刷釉等,马桶、面盆多采用喷釉,能保证釉面均匀。施釉时要注意釉层厚度,太厚易出现流釉、缩釉,太薄则遮盖不住坯体的颜色,影响美观。
第四步是烧成,这是卫生陶瓷定型的关键步骤。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入窑炉中,逐步升温到 1200-1300℃,保温一段时间后再逐步降温,整个烧成过程需要 10-15 小时。烧成时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:升温太快会导致坯体开裂;温度不够则釉面熔融不好,不光滑、不防水;温度过高则产品变形。烧成后的产品还要进行冷却,冷却速度也要控制,避免温差过大导致产品开裂。
第五步是检验和装配,确保产品合格。检验时要检查外观(釉面有无划痕、斑点、开裂)、尺寸(是否符合标准)、性能(冲水功能、防水性),不合格的产品要剔除。马桶还要装配水箱、冲水配件,面盆要装配水龙头孔等,最后包装出厂。